• 數字東林
  • 電子郵件
  • 領導信箱
  • 校園電話
  • 校園地圖
  • English
首頁

您當前所在位置: 首頁 > 學術動態 > 正文

垃圾填埋場裏奏響的勞動者之歌——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張岩峰做客林學院

日期:2010-12-01 點擊數:

垃圾場、80後、五一勞動獎章,三個不相幹的詞彙卻成了我校2003屆環境科學專業畢業生張岩峰成長事迹的關鍵詞。張岩峰從垃圾填埋場最普通的一線崗位做起,一個出生于1980年的小夥子在這裏一幹就是7年,紮實勤奮、刻苦專研,最終成長爲行業尖兵並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現任北京環衛集團江門京環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2010年11月29日,林學院團委有幸邀請張岩峰先生和青年學子親切交流。穿著牛仔褲和休閑鞋,一頭時尚的發型,讓人倍感親切,他優雅的談吐、艱苦奮鬥的經曆,以及高尚的人生哲學很快就深深地吸引了在場的年輕學子!

因爲喜歡,他選擇了環境科學專業,因爲喜歡,他放棄了讀研留校的機會。只爲一個夢想,只爲一個信念,他要用自己的所學改變我們生活的環境。滿懷希望的他來到了北神樹衛生填埋場,本计划一展身手的他卻沒想到迎接他的是裝滿垃圾的集裝箱和臭味熏天的各種都市垃圾。起初的一身臭氣也曾令他萌生退意,但天生的倔強並不願甘于人後。

“說實話,剛來的幾天,我都想回家不幹了。”張岩峰說,剛到北神樹衛生填埋場,他就被派去“指揮”垃圾車。“到了現場我才知道,這基础就不是什麽技術崗位,純體力活兒。”除了拉不動重重的垃圾箱蓋,還由于不懂技巧,第一天幹活兒就被垃圾箱內的惡臭積水從頭澆到腳。“太惡心了!我連飯都吃不下了。”

就在他萌生退意准備回母校繼續讀研時,環境人的信念戰勝了剛剛萌生的退意——學環境工程的人,一定要在最髒最苦的地方,把髒亂治理好才气體現環境科學的價值。堅定的信念讓張岩峰徹底取消了當“逃兵”的念頭,埋頭研究垃圾處理的新工藝、新要领。

不管是測量、現場指揮還是水電班長,要做的他都會做到最好。在擔任填埋場水電班班長期間,他帶領著六名年輕人參與了填埋場滲瀝液處理系統等幾大項目的工藝設計、土建施工、設備安裝及調試事情。在設備安裝期間,他曾連續幾個月吃住在工地;在設備調試期間,他們每天與從垃圾堆裏排放出來的高濃度汙水滲瀝液打交道,還要鑽進臭烘烘沒膝深的液罐中焊接管路,皮膚經常因滲瀝液浸泡出現過敏反應。

不懈的奮鬥只爲執著的追求,而立之年的他已經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走出一串閃光的印迹:25歲曾帶領六個年輕人完成了全國首個“水氣聯合處理系統”創新項目;設計的“氣體調壓工藝”,完全解決了填埋氣發電最重要的穩壓、持續供氣問題,成爲國家創新工藝;通過刻苦鑽研,有效解決了施工中制品管件與現場要求不符以及不鏽鋼與PE管連接時的滲漏問題,省工、省時、省力的建議直接爲企業帶來18.5萬元的經濟效益;先後參與單位和中科院、清華大學、城建院、園林科研所等相助的國家課題項目,並多次擔任課題現場負責人;受邀參加“三峽庫區生活垃圾處理專家對口支援”,深入庫區爲10個衛生填埋場做技術支持;參與奧運攻關課題“重大垃圾處理設施國産化研究”項目的研發與實施;參與國家級“十一五”攻關項目“生物反應器型填埋場示範工程”……

榮譽的光環下書寫的是一個80後大學生、曾經的校園十佳歌手,從月薪750元做起,2003年參加事情以來把垃圾場裏最苦、最髒、最累的活兒都幹了個遍,又懂技術又肯鑽研,一路走來,成爲年薪幾十萬的北京環衛集團江門京環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的不平凡曆程!時間不知不覺的過去了,交流即將結束,年輕的學子們都有意猶未盡的感覺,但從他們興奮的目光中明顯感覺到他們已經受到了啓發,找到了偏向,充滿了希望!(林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