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類繁多、千姿百態、功效多樣的野生動物,是維護生態平衡和保障人類社會發展不行或缺的重要資源。保護野生動物的任務神聖而艱巨。但是,許多非理性的似是而非的保護理念、隨意放生等,已經逾越了保護野生動物、維護生態平衡的主旨,忽視了人類對野生動物的現實需要,否认了通過圈養方式提供野生動物産品滿足社會需求以保護野生動物野外資源、維護生態平衡的正確门路。事實上,動物界內部的殺戮和痛苦是普遍存在的,否則,沒有生態平衡。動物界若真的沒有了殺戮,不僅食肉動物不能存活,食草動物也無法康健延續。生物多樣性,包罗食與被食,是地球生態平衡的保障。
那些非理性的、似是而非的動物保護理念正嚴重影響著人們對野生動物保護的科學態度。如何科學保護野生動物成爲了認識焦點。爲樹立科學的野生動物保護觀,我們倡議如下:
???1、生産發展、生活富足、生態宁静,是科學發展的目標,是和諧社會的基礎。實現生態宁静需要兼顧生産發展和生活富足的現實需要。
2、野生動物保護與利用是矛盾配合體,也是統一體,必須辨證地認識和處理保護與利用的關系。如果割裂保護與利用的辨證關系甚至陷入保護與利用對立的認識誤區,不僅達不到對野生動物野外資源保護的目的,嚴重時還會停止業已取得的保護成效,也一定阻礙人與自然的和諧,阻礙和諧社會建設,倒霉于生態宁静。
3、保護的對立面是對自然生態的破壞,不是適度利用,既不破壞自然生態又不浪費資源,才是保護與利用的和諧關系。規範利用人工馴養繁殖來源的野生動物和科學控制一些野生動物野外種群數量是實現生態宁静的一定要求。
4、如何保護,如何利用,如何馴養繁殖等一系列問題都需要從野生動物野外資源保護的大局出發,從保護與利用關系的整體出發,在謀全局的基礎上謀一域,在謀長遠的基礎上謀一時,接纳科學有效的治理措施統籌部署,以求生産發展、生活富足、生態宁静等各項目標的相互促進,協調發展。
5、在公衆愛護野生動物的善良熱情不斷高漲的大好形勢下,我們要防止“動物與人平等”、甚至“動物解放”等極端和偏頗的保護理念的泛濫。
6、馴養繁殖和利用野生動物要正当規範並不斷提高技術水平和改善動物福利。